不經歷失敗,遭遇挫折,不要輕易說看透了職場!
小時候,提起“黑旋風”李逵,無人不知。當宋江和戴京被押赴刑場砍頭時,李逵率先揮動一雙板斧,逢人便殺,無人能敵。然而這樣勇猛無敵的人,到了水中,卻是旱鴨子,戰斗力銳減。
(相關資料圖)
我們每個人,在能力上也會有各自的瓶頸和弱項,它直接決定我們在職場中的競爭力和發展空間。
所有的失敗都只是我們的臆想
現實中,我們常盲目自信,八字還沒一撇的事卻自認為十拿九穩。
晉升受挫,如醍醐灌頂,不一定是壞事。至少讓我們清醒地認知自我:雖然我們可能“雙商”不高,溝通協調能力一般,但絕非一無是處。
晉升失敗,我們需要盡快從以偏概全的誤區中走出,將挫敗感完全清除。最重要的是,學會客觀地看待自我與他人,不僅揚長避短,更要取長補短。
對于自己的專業度,我們有足夠的自信,也能清楚地發現他人的優點與優勢。但具體到晉升這件事,依然當局者迷。
其實所有的失敗都只是我們的臆想!從頭到尾,沒有任何人,任何信號,宣布或暗示你是不二人選。
即使培訓主管已連換兩任,第三任也即將離職……我們暗自興奮,自認為,這個崗位非你莫屬。
這樣的想當然讓我們的工作積極空前高漲。其實,一個人想得再多,如果不表達出來,有什么意義?
成功源于自我分析
換一個角度考慮,我們可能會冷靜一些。為什么培訓主管連續離職,你卻依然得不到機會?為什么這次你一定是不二人選?
我們常說,成功源于自我分析,只有了解不足,才能承認不足,接納不足,然后完善改進。
有一天清晨,沐浴后的釋迦牟尼對著自己的石像鞠躬敬拜。旁邊的弟子看到這一幕,都感到詫異:“師傅,您的像,是弟子們敬拜用的,為何您親自敬拜?”
釋迦牟尼輕輕一笑,答到:“求人不如求己?!?/p>
晉升,決定權看似握在領導手中,其實與自我的努力密不可分。如果我們立足根本,強大自身,是不是會有不一樣的結果?
自我反省、修正的過程,正是我們不斷成長的過程。很遺憾,你的無動于衷,導致連續錯失良機。作為參與者,你捫心自問,溝通能力如此之差,真的適合培訓主管這個崗位?
晉升的八大要素
很多人,職業生涯初期是努力而謙虛的,隨著閱歷增加,能力增長,野心開始膨脹。如果這時候出現一點點機會,他們會欣喜若狂、得意忘形;一旦不如意,則覺得整個世界拋棄了他,會一直消沉、裹足不前,甚至憤而離職。
以前帶過一個徒弟,工作認真,喜歡鉆研,又積極主動。當時單位內部準備提拔一個主管,他的確有資格參與內聘。他信心百倍,勝券在握,逢人就講:“這次怎么也該輪到我了,不然,這單位真沒法干了?!?/p>
說者無心,聽者有意。這話被有心人傳到領導耳里,領導找到我:“你這個徒弟啥都好,就是太年輕,不夠嚴謹、穩重,要是哪天他說走就走,工作就太被動了?!?/p>
如果將晉升要素分解為專業、能力、情商、溝通、忠誠、學習、創新、協作等八個方面,專業最多占到5%的比例。
如果有一天你被淘汰,可能不是因為你的劣勢,而是你引以為傲的優勢。晉升更看重專業與能力之外的因素。有時候,能力越強,反而越難晉升。試想,一個不忠誠或缺乏穩定的員工,如何得到老板的重用?
從失敗中汲取能量
很多事情,只有經歷過才有發言權。
晉升失敗,讓我們看到自身很多平時被忽視的弱點。消極迷茫沒有任何意義,找出不足,制定提升計劃才是根本。
我們必須保持陽光心態,才能寵辱不驚,在職場上收放自如。任何人的職場都不會一帆風順,想成長,必須具備從失敗中汲取經驗的能力。那種遭遇挫折一蹶不振,甚至落荒而逃的人,已經放棄了成長。
正確地認識自我,明確自己所處位置,才能保持一顆平常心。你不缺斗志,也有勇于承擔的抱負,但距離主管,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。
從頭到尾,你并未真正參與進來,最多算一個圍觀者,有什么資格心里不舒服?試問,你為這個崗位做過哪些努力?時間是最好的解藥,最終你會發現:這件事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中根本無足輕重,與其調整心態,不如調整你的處事方式,否則,下一次受傷的還是你!
標簽: